《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深圳专场。
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林志雄 摄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典范建设的重要一年。这一年,市生态环境局紧紧锚定率先打造美丽中国典范的目标,坚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回顾过去的一年,以下这十件大事,展现了美丽深圳建设的重要进程和可喜变化。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带头在全市党员大讲堂、市委党校、光明区委、福田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讲授习生态文明思想深圳生动实践专题党课10次,广泛深入宣传习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深圳绿色低碳发展经验亮相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8),首次以专场形式向全球传递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圳经验,积极宣讲习生态文明思想在深圳的生动实践。
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全国首个国际暗夜社区落户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大鹏新区入选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典型案例,福田区、南山区获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城市实践基地”。
以宝安区重点工业企业VOCs治理试点带动全市大气攻坚,推动全市臭氧浓度下降。2023年,臭氧评价浓度为1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8%、同比上升5.7个百分点,空气质量稳居全国超大城市第一。
出台深圳湾环境提升攻坚方案,全面实施深圳湾146项攻坚任务,在全国率先将入海河流总氮控制目标由“控浓度”转变为“控总量”,以重点攻坚带动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2023年,310条河流优良水体河长占比提升至73.9%、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1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5.2%。
创新推进危险废物“一证式”收运管理改革,新增13座危险废物收集设施,固体废物本地利用处置能力提升到27.4万吨/日,较2018年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前提升54%。“无废文化”创建行动获评为全国、全省十佳公众参与案例。
抓紧抓实噪声臭气扰民源头治理调研成果转化,高标准推进106项源头治理措施。倾力打造“宁静城市”,发布全国首个宁静城市建设规划,在全国率先出台噪声分类管理名录,成功入选国家城市噪声治理综合评估试点芒果体育app下载,全市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82.5%、同比提升7.5个百分点,推动环境信访总量连续四年每年下降超过20%。
推动前海建设省级碳中和试点示范区,指导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初步完成区域环评。全面助力重大项目落地,以最短时间完成盐田港码头工程等13个重大项目审批,推动5家生态环保相关企业落户深圳。依托生态环境专项资金资助196家企业共4872万元升级改造治污设施,支持企业绿色转型升级。
签发首批5万余吨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并上线交易,实现碳普惠与碳市场正式联通。成立气候投融资促进中心,组建规模达20亿元的绿色低碳气候投资基金,建立融资需求达411亿元、共计196个气候投融资项目库供银行对接。以全国第二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进展评估。
建立深港环保合作专班“一对一”对接联络机制,开展36次交流互访,协同香港推进深圳河湾流域水污染治理等8项任务。协调推动香港降低石湖墟污水处理厂总磷排放限值,香港侧梧桐河总磷均值较上年同期改善35.9%。深港协同妥善处置香港新界东北堆填区臭气扰民问题,信访投诉大幅下降,推动香港加快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
出台全国首个成品油监督管理地方性法规和新能源汽车车内空气质量健康评价指南团体标准,建成使用全球首个位于城市生态系统内部的公顷大样地,率先在全国构建城市尺度美丽中国典范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全国首个区域环评制度体系,推动环评管理从行政审批向政府主动服务转变。举办“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纳入国家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深圳气候投融资改革经验得到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推广。芒果体育app手机版芒果体育app手机版芒果体育app手机版